近日,沈阳农业大学王兴亚教授团队、果树所青年专家赵越超为第一作者在《Climate Smart Agriculture》期刊发表论文《Molecular cloning, expression profiling and functional characterization of three small heat shock protein genes in Sogatella furcifera reveals their roles in heat tolerance》(译名:白背飞虱中三个小热休克蛋白基因的分子克隆、表达谱分析及功能鉴定揭示了它们在耐热性中的作用),通过RACE和RNAi技术分析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 (Horváth) 三个小热激蛋白(SfHsp21.9,SfHsp22.4和SfHsp23.1)在飞虱抵御高温过程中的作用。文章对三个小热激蛋白的基因序列进行了全长克隆,并通过RNAi验证其在高温下的功能。研究发现:sHsps在进化过程中相对保守,且与飞虱科昆虫具有高度的同源性;在高温下,SfHsp21.9和SfHsp23.1基因的表达显著上调,而SfHsp22.4基因的表达虽然上调相对较低,但致死率高。这表明了三个小热激蛋白在其耐热性中起着重要作用,结果有助于我们在分子水平上加强对白背飞虱耐热机制的认识。2月12日,Climate Smart Agriculture微信公众号以《CSA丨沈阳农业大学王兴亚教授团队揭示白背飞虱中三个小热休克蛋白基因的耐热性作用机制》为题进行报道。
网页链接:
Climate Smart Agriculture微信公众号